仓储行业进行转型的可行性分析!
平台模式是自营、封闭还是开放?
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对很多行业进行了改造,物流行业血淋林的教训势必需要我们反思一个问题,行业发展上,互联网的价值到底是工具还是目的?最根本的,是需要探讨,模式上是平台还是自营(平台和自营很多时候很难扯得清,但我们看系统上的钱是属于流水还是主营,可以判断本质上是平台模式还是自营模式),联结上是封闭还是开放?
互联网就一定要玩平台,平台就一定是互联网?封闭就一定是传统,开放就一定是互联网?大量车货匹配创业公司的或转型或倒闭,都说明,并没有一招制胜的统一方法和理论可以套用着改造一个行业,真正生存下来的就一定是在平台和自营之间,在封闭和开放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。
如果要探讨仓储行业怎么互联网化,我们怎么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?让我们尝试从共享经济的四个标准角度来看仓储行业:信息不对称的问题;碎片化的问题;即时性消费的问题;行业规模的问题。
01仓储行业有信息不对称问题吗?
这个明显存在的,很多仓储总是有一部分是闲置的,而不少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仓库,货物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,在社会层面看,信息的对称其实完全有更多提升的空间。因此在信息匹配和共享层面,建立一个平台具有一定的价值。
02碎片化、分散化问题
仓储的分布无疑是碎片化散落在各处,大量中小型的仓库就像驿站散落在中国土地上的角角落落,虽然现在大有开始整合的趋势,但这么庞大的量通过资本进行自有化的整合明显不太现实,而且过度后整合其实效率会极低,通过社会化的平台联盟,既可以发挥平台整合的优势,又保留个体的自主高效与灵活。
03即时消费、非计划性行为的问题
一个平台的活跃度,在于消费的即时性(冲动型)和高频性,只要用户是高频性和即时性,平台的活跃度就拼运营了。当我们去看仓储的时候,仓库的使用决定是高度计划性的,存储型仓库基本上一锤子买卖,就跟买房子一样,流通性的仓库也是需要长期固定合作的。
但随着C2B生产消费时代的到来,生产变得更加柔性和弹性,货主使用的未必是一个完整的仓库,而可能只是几个货架,而且具体需要货架的数据会发生变化,这是即时消费的程度就高了。但总体上,仓储的需求肯定是一个高计划性的行业。
04行业规模的问题
我觉得这个一个最重要的问题,规模的大小是可以反转前面三个因素的。因为长尾理论的存在,只要行业够大,即使低频、即时消费少,平台规模效应仍然明显。物流行业规模大吗?实际上并不大,所以2015年兴盛的很多互联网物流企业烧完了几个亿后仍然处于饥渴的状态,变得岌岌可危。相比滴滴打车3亿的会员、几千万的日订单,物流行业上百万的会员,几万的日订单,那是几个量级的差距。
当分析完这四个方面时,我们可以考虑到,仓储与互联网的结合,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全开放,从而把尽可能多的仓储资源链接起来,在信息层面整合最多仓储资源,成为一个信息中介,但是另一方面,一个纯平台的模式是玩不转的,因为仓储行业规模不大,无论从数量和活跃度而言,都难以支撑平台走向盈利,必须要利用平台上丰富的仓储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。因此在平台和自营的平衡线上,偏向于自营,互联网就成了工具,而在开放和封闭的平衡线上,则是偏向开放。
用户是谁,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?
我们可以探讨一个互联网仓储平台的模式,货主和仓主可以都是用户,提供信息交易与服务,就像很多平台在做的,如中仓网、物联云仓等,但最根本的,是要把一部分货主变成客户,而仓储成为用户甚至是合作伙伴。
当货主成为客户的时候,平台就要联合所掌握的仓储资源,为货主提供最优的服务,而平台的优势在于,所掌握的仓储越多,则协同效应越明显,越能提供更优的服务。这里的核心点就是,平台掌控仓储服务能力的水平,平台与仓储的协同度如何,怎么平衡好平台和仓储的利益。
因为仓是所有环节中离货最近的环节,也是最能反映库存的地方,因此仓储与供应链的关系非常密切。由于不同行业,其供应链管理,包括仓储管理都面临着巨大差异,因此实际上平台的运营,可以建立一个面向所有仓储和货主的平台,同时针对某几个特定行业通过类自营模式,提供定制化专业服务。
这样一个联合了众多中小仓库的平台,他应该专业服务什么样的客户?在供应链环节上看,首先是流通领域的小B,或者一些生产领域的小B。其中中小电商有大量外包仓储的需求,成为一个重要客户,但从供应链的角度,最重要的是线下零售终端的小B,以及其上游的生产商。
而平台成为直接连接零售终端小B和生产商的平台,提供从订货、到仓配物流,直接到终端的最优化供应链服务,最终成为一个通过整合的供应链服务平台,帮助中小零售打造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平台。而在行业来看,日用品、服装和车后等高度分散行业都相对适用。
来源 | 物流产品网SBET实博物流整理发布
本文内容摘自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公众平台删除。